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1.
一类非线性时滞双曲型偏微分方程的振动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一类非线性时滞双曲型偏泛函微分方程解的振动性,利用微分不等式方法和广义Riccati变换,获得了该类方程在第一类边值条件下振动的新的充分条件,所得结果通过实例加以阐明.  相似文献   
12.
三坐标雷达目标真实高度估计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标跟踪领域,通过三坐标雷达的测量值(斜距、仰角及方位角)来估算目标的真实高度一直是个难点。目前主要有两类处理方法:坐标转换法和等效地球半径法。前者把与雷达天线相关的三坐标测量值转换到大地坐标系统来计算目标高度;后者充分考虑地球曲率以及大气折射的特性,通过增加地球半径来估算目标的高度。最后对上述的两类方法进行总结、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管道内检测机器人的结构形状是影响其运动学、动力学特性的关键因素,在机器人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合理提出一些基本假设后,用二阶迎风差分格式离散管道内检测机器人附近流场的控制方程,并用SIMPLE算法求解,得到了7种不同形状的管道内检测机器人所受的差压驱动力及其周围的流场信息,并对这几种结构的CFD特性作了比较。最后综合空化条件、驱动力、腔内有效体积和加工难度等因素,确定了上游半球形结构为设计形状。  相似文献   
14.
针对区域矩需要计算全图像素的统计分布、计算量大的问题,构造了基于目标形状的仿射不变轮廓矩。首先采用PDE方法推导得到了6个仿射不变矩的数学模型,然后将积分区间变为目标区域的边界,计算得到基于目标形状的仿射不变轮廓矩,最后通过三类舰船不同姿态下的图像进行了实验验证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仿射不变轮廓矩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及区分度,可将其作为不变特征用于舰船目标识别。  相似文献   
15.
如何快速地规划出满足约束条件的飞行航迹,是实现无人机自主飞行的关键。将改进的人工蜂群算法应用于求解无人机航迹规划问题,同时在人工蜂群算法的侦察阶段引入差分进化算法的思想。通过仿真实验并与标准人工蜂群算法比较,结果表明此算法能够有效加快收敛速度,提高最优航迹精度,是解决航迹规划和其他高维复杂函数优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三通是管道机器人经常遇到的典型障碍之一,克服该障碍的能力用管道机器人在三通处通过性来描述。文中提出一种描述差压驱动式管道机器人三通通过性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由一组组合约束构成。通过对约束方程的分析讨论、与管道机器人弯道通过性的对比分析,得出了规律性的结论。管道机器人在三通处的姿态、单元体的几何尺寸、行走轮结构形式对其通过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提出数学模型是管道机器人三通自主行走控制策略设计和相应结构设计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雷电流模型是自然雷电流的数学表达。通过雷电流数学模型可以得到建筑物防雷研究所关心的参量,它是建筑物雷电防护的基础。雷电流频谱分析对确定适合的雷电防护措施,消除或减弱雷电对建筑物弱电系统的破坏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双指数函数模型和霍德勒函数模型进行对比仿真分析和频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霍德勒函数模型与BERGER等人的观测测量结果是一致的;雷电流所含频率丰富,且集中在低频部分。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速机动目标拦截场景,研究末制导段捕获区存在条件及微分对策导引律问题。建立弹目相对运动模型并引入控制动力学模型,采用终端投影方法对相对运动模型进行降阶处理;基于微分对策理论推导一种解析形式捕获区,并具体到直/气复合控制导弹对机动目标的拦截中,该捕获区的存在能够保证对任意机动目标进行准确捕获;重新选取性能指标,将目标与直/气复合控制导弹在末端带有碰撞角约束的制导问题转化为零和微分对策问题,并求解出弹目最优拦截策略。仿真分析了几种情形下直/气复合控制导弹对目标实施拦截的捕获区存在域,导引律仿真结果表明微分对策导引律在对高速机动目标进行拦截时具有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19.
Jian-li Su  Hua Wang 《防务技术》2021,17(6):1967-1975
Singl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multitask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ultiple UAVs cooperative control, which is as well as the most complicated and hardest part.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three-dimensional topographical map, and an improved adaptive differential evolution (IADE) algorithm is proposed for single UAV multitasking. As an optimized problem, the efficiency of using standard differential evolution to obtain the global optimal solution is very low to avoid this problem. Therefore, the algorithm adopts the mutation factor and crossover factor into dynamic adaptive functions, which makes the crossover factor and variation factor can be adjusted with the number of population iteration and individual fitness value, letting the algorith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more reasonabl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mplicate that the IADE algorithm has better performance, higher convergence and efficiency to solve the multitasking problem compared with other algorithms.  相似文献   
20.
《防务技术》2022,18(11):2045-2051
By using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optical microscopy and electronic microscopy, we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initial microstructures on the adiabatic shear behavior of high-strength Ti–5Al–5V–5Mo–3Cr (Ti-5553) alloy with lamellar microstructure and bimodal microstructure. Lamellar alloy tends to form adiabatic shearing band (ASB) at low compression strain, while bimodal alloy is considerably ASB-resistant. Comparing with the initial microstructure of Ti-5553 alloy, we find that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ASB changes dramatically. Adiabatic shear of lamellar Ti-5553 alloy not only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recrystallized β nano-grains within the ASB, but also leads to the chemical redistribution of the alloying elements such as Al, V, Cr and Mo. As a result, the alloying elements distribute evenly in the ASB. In contrast, the dramatic adiabatic shear of bimodal alloy might give rise to the complete lamination of the globular primary α grain and the equiaxial prior β grain, which is accompanied by the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of α lamellae and β lamellae. As a result, ASB of bimodal alloy is composed of α/β nano-multilayers. Chemical redistribution does not occur in ASB of bimodal alloy. Bimodal Ti-5553 alloy should be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high performance armors with high mass efficiency due to the processes high dynamic flow stress and excellent ASB-resist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